支付宝进入直播领域差不多有一年时间了,虽然平台进行了不小的投入,然而大多数商家依旧保持着观望的态度,在如今流量红利到达顶峰的情况下,为何会存在平台难以将品牌方吸引进市场的情况呢?
平台特性决定直播定位
支付宝本质上属于工具型应用,用户习惯呈现出即用即走的特点,所以难以达成长时间停留的状况。然而直播确切是那种强内容驱动的产品,这就要求用户投入大量的时间。支付宝尝试借助直播来拉动用户留存,可是用户心智难以在短期内获得改变。2023年1月QuestMobile给出的数据表明, 在多个行业的流量来源里面,支付宝的贡献率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流量转化面临现实瓶颈
支付宝有着10亿级的用户基数,然而流量转化效率一直是短板,就盒马来说,它的支付宝小程序流量贡献率从2021年的4.1%降至2023年的1.3%,这样持续下滑的这种下滑情况表明,单纯依赖用户规模没办法支撑直播业务发展,平台要解决的是怎样把支付场景的用户转变为直播的受众。
内容生态建设任重道远
去年7月,支付宝推出MCN激励计划,重点对财经、民生等垂直领域创作者予以扶持,然而这一定向扶持策略,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容多样性,相较于抖音、快手等平台所具有的泛娱乐内容来说,支付宝的内容调性更倾向于实用型,所以在吸引大众用户方面存在着天然的局限。
商家投入产出比考量
商家挑选直播平台,最为看重的是投入产出比,当前支付宝直播的场均观看量大多处于数百人至数千人之间,这般的流量规模,难以契合品牌方的预期,相较于头部平台动不动就有数十万人的场观,在资源受限情况下,商家自然而然会优先去挑选流量更多的平台。
功能迭代寻求突破
近期,支付宝直播推出了挂券功能,借助优惠券直接推动转化,基于平台支付优势的这种功能创新确有独特之处。然而,在直播体验方面,支付宝仍需持续优化,在互动功能等方面,也需如此,才能与其他平台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未来发展方向探索
支付宝直播,需寻觅契合其平台特性的发展路径,或许对专注特定垂直领域,像金融服务、本地生活等,去打造独具特色的直播内容,同时要充分借助小程序生态,达成直播与服务的无缝对接从而形成完备的交易闭环。
当处于直播赛道竞争呈现白热化状态的当前时刻,您觉着支付宝直播最适宜从哪些细分的领域达成突破呢?请来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见解,要是认为本文具是有价值意义的,请点赞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