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流量红利见顶的时代之中,每一位营销人都在寻觅真正具备效果的投放策略,2022年的移动广告市场展现出显著的结构性变化,唯有抓住了这些变化才能够防止出现无效投入。

行业投放格局生变

文化娱乐行业投放力度明显加强,社交婚恋行业同样也如此。这两个行业在2022年投放占比均达到并且超过了9%,与2021年相比有着显著的提升。在疫情常态化的情况下,线上娱乐的诸多需求持续不断增长,社交需求也持续上涨,从而推动相关企业加大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客户的投入。综合电商呈现相反态势,工具类应用跟综合电商态势相反,前者受到消费市场发生波动的影响,后者是因为监管政策进行调整所以呈现收缩态势 。

预计短视频类广告会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数据显示,抖音、快手等平台用户渗透率处于持续上升状态之下,能为广告主提供稳定的流量池,这种变化表现出广告主更倾向把预算投向用户活跃度高的平台,其目的在于要确保投放效果,传统工具类应用之所以退场,是市场选择导致这个结果。

买量下载月活联动

淘宝出现在买量榜单前列同时也出现在下载榜单前列还出现在月活榜单前列,小红书亦是如此,优酷视频同样如此,哔哩哔哩也是这样,它们都同时出现在这三个榜单前列。这些应用在已经拥有相当用户规模的情形下,依旧持续开展买量投入这个行为。这种情况说明,在存量竞争的时代,哪怕是头部应用也得凭借持续获客这种方式来维持增长态势。

有一定用户基础的应用,仍在加大买量力度,以小红书为例,其日均活跃用户已突破5000万,不过 2022 年仍位列买量巨头,这表明成熟应用将买量视作防御性策略,既是为了获取新用户,也是为了防止现有用户流失到竞品,这种策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尤为重要。

用户使用偏好迁移

2022移动广告流量白皮书发布,洞察买量市场多方面动向

综合新闻等传统内容平台里,在线视频用户使用时长普遍下滑,具体而言,综合商城单日使用时长同比下降了约15%,在线阅读下降了约12%,这些数据表明用户注意力正朝着更碎片化且互动性更强的平台转移,传统内容平台面临着严峻的用户留存挑战 。

短视频使用时长保持著微增,手机游戏使用时长也保持微增,虽然增幅不大,然而在整体市场下滑的背景之下已属难得,即时通讯类应用因为刚需特性,其使用时长同样保持稳定,这种变化要求广告主去重新评估各渠道的各种投放价值,将预算更多地投向用户活跃度高的平台。

素材生命周期缩短

近80%投放时间不超过3天的素材,在游戏、电商等重点行业,这一现象尤为明显,素材快速更迭既反映了市场竞争激烈到何种程度,又说明了用户对广告内容耐受度降到何种地步,营销团队需要建立更高效的用来生产素材的流程。

超过3天进行材质投放的效果通常会出现衰减,这表明广告主要构建起持续的素材测试机制,就单一电商平台来讲,它每天上新的素材数量有数百组,借助AB测试能够快速筛选出优质素材,如此高压的更新对创意生产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重点媒体渗透提升

QQ用户渗透率,持续上升,微信用户渗透率,持续上升,抖音等超级App用户渗透率,同样持续上升,这些平台,已然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覆盖起了中国绝大多数网民,对于广告主来讲,这便意味着,能够借助这些平台,触达更加广泛的目标人群,然而与此同时,也面临着竞价激烈,以及成本上升的挑战。

年度买量巨头是小红书、爱聊等垂直平台,在应用推广榜TOP50当中,上榜数量最多的是电商类、视频类应用,这些平台的用户规模比不上超级App,不过用户粘性更高,转化效果更好,广告主得依据产品特性挑选适宜的投放组合 。

行业投放特征差异

游戏行业依旧是最为主要的买量力量,其投放占比超出了15%。在下半年的时候,模拟类游戏投放力度加大,传奇类游戏投放力度也加大,这反映出细分市场存在增长机会。文化娱乐行业紧紧跟在后面,优质内容变成吸引用户的关键。这两个行业存在的共同点是都要持续获取新用户用以维持生态活力。

在工具类应用里,浏览器推广很是强势,手机清理类推广同样极为强势,百度极速版、UC浏览器福利版位于前两名,主要是借助网赚模式来吸引用户,金融行业偏向留资类广告,教育培训行业也偏向留资类广告,是通过收集销售线索去实现转化,不同行业的投放策略差异显著,需要量身来定制。

现今,于流量成本呈持续上涨之态势下,您觉得哪一个行业具备最大可能性于二零二三年达成投放方面之突破呢?在评论区域分享下您的看法吧,要是认为此文对您存有帮助,那就以点赞这种方式予以支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