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在互联网内容平台中十分特别,但最近的一些变化引起人们对其商业发展方向的注意。接下来,我们将详细分析小红书在商业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以及它所采取的应对方法。
高管离职情况
2025年6月,商业化业务主管赵维晨离开公司,这件事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在2024年4月的时候,从财务那边调到了商业化这边,负责推进电商等新业务的广告合作。在这之前,2025年4月商业平台的技术主管苍响,还有2月商业化中台的主管吴颖炳,也都先后离开了。这些离职的高层和中级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商业化部门的人。
战略定位摇摆
小红书这十年来,它的核心方向一直变动不定。到了 2021 年的下半年,由于品牌宣传的效果已经达到极限,公司决定把重心转回电商业务。他们在这段时间里,一会儿强调广告的重要性,一会儿又把电商放在首位,这两种不同的做法让公司内部的目标经常改变,比如到了 2023 年,广告收入要承担超过百分之七十的整个公司的收入压力。由于公司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内部的工作也因此变得很混乱。
电商业务短板
小红书在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执行等电商基础建设方面有所欠缺,自行构建完整的电商体系面临诸多挑战。大部分由小红书带来的商品推荐效果,最终都转向了其他网站平台。用户通常在小红书产生购买兴趣后,会前往淘宝、京东这类熟悉的购物网站完成交易。例如,许多消费者虽然在小红书了解到某件商品,但最终还是会选择去他们习惯使用的电商平台下单购买。
广告业务困境
品牌在小红书平台做广告,很难计算投资回报率。过去把效果广告的成效看做是“笔记互动率”,但广告商更在意“每个用户带来的花费”。艾瑞咨询的调查显示,小红书上的广告平均回报率只有1.2,比抖音等平台低很多。因为这个原因,广告商把预算更多地投到其他地方去了。
内容商业平衡难题
为了增加经营效益,网站推广信息持续增多,造成客户满意度降低。不少用户表示,现在进入小红书就能看见许多宣传物料,干扰了他们的操作体验。他们原本希望得到真诚的介绍,结果却被宣传内容覆盖。
应对策略探索
小红书和京东、天猫建立了合作关系,这可以看作是在当前形势下的一种主动探索。接下来需要在用户感受、商业运作水平和信息掌控力这些方面寻求合适的结合方式。比如说,改进广告作用的大小评估方法,增强网络购物平台的设施建设。
你猜测小红书以后能不能克服这些商业上的难题,完成转变呢?欢迎点击喜欢、转发这篇文章,并且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