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自己总是无法抢到平台上的折扣券,但其他人却总能轻易拿到?实际上,和你一起参与抢购的,很可能是那些掌握了特殊技巧的“人机结合”型购物专家。现在就为你详细讲解他们的操作方法。
兼职黄牛的生财之道
在闲鱼等网络平台上,二手优惠券交易已经变成一种很受欢迎的营生。北京商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有许多人依靠这种生意获得收益。例如杭州某大公司的职员李禾,从今年三月起开始兼职售卖旧优惠券。他动用了十个账号,利用三台设备进行抢购优惠券活动,每个账号每月大约能完成四十笔交易,月销售额超过万元,月收入达到一万,足够支付他在杭州的生活开销。
职业代抢的专业手段
除了常规的临时工作,还存在一种专门的抢购服务。这类服务更加专业,会使用专门的抢购工具。陆淼的抢购工具是从同行那里购买得到的。根据技术人员的说法,抢购系统的后台程序大多是“加速脚本”,这种脚本适用于倒计时抢购,其原理是调整本地时间,从而提前展示购买选项,借助时间差完成下单。比如何一念,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他花费10元购置了相关插件,后来在闲鱼平台上提供代抢淘宝优惠券的服务,每次收费5元。
抢券软件的成本与来源
这些辅助工具是有代价的,而且它们的出处各不相同。陆淼向其他从业者购置了相关程序,具体花费难以知晓。何一念在校园的即时通讯群组里以十元的价格购置了某个附加功能。这类程序和附加功能通过某些特定途径进行交易,为代为抢购的人提供了便利,使他们能在争取优惠券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上风,从而得到更多折扣券进行转售。
法律层面的界定
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谈到,用别人的账号去抢优惠券合不合适,关键看平台是不是同意账号转手。要是转过去了还能用,平台没说不行,赚点钱就不算违法。至于卖抢券的软件和程序,从技术层面讲,本来就能随便买卖,没什么不妥当的。不过,这也让人开始琢磨,这样做是否公平,还有平台定下的规矩该不该改。
对消费者的影响
庄帅是零售电商领域的分析人士,他觉得这种行为有失公允。部分消费者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无法顺利获得平台提供的折扣,从而对购物过程感到不快。举例来说,普通用户努力抢不到优惠券,但代购者却能轻易从中获利,这让消费者觉得自己受到损害。
对平台的潜在风险
旧货交换网站变成了交易过时折扣凭证的地方,这很危险。这种做法揭露了发放凭证的网站的问题和不足,损害了网站的形象。网站如果管理不力,会引起顾客反感,减少回头客。
平台该怎样管理二手优惠券交易与代抢现象呢?欢迎大家发表看法,也请支持本文,转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