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遇到微博上的虚假宣传?想知道微博行业的正规做法?接下来各位专业人士提供的见解非常宝贵,一定不要错过!
法律层面剖析
律师游云庭表示,很多微博用户无意间成了公司宣传的目标,存在受骗的可能。买卖账号、付费推广这些行为,虽然损害了普通人的利益,但目前缺少相应的法律规定认定其非法。实际操作中,广告公司等在利益关系里得到了好处,而普通人却不知不觉地被卷入,但依照法律暂时没法追究他们的责任。
这种行为不触犯法律,却不符合伦理规范,它误导了受众,损害了微博正常的互动氛围,导致用户获取的内容充斥着许多不实信息,从道义上应该受到谴责。
市场规范建议
方兴东是互联网实验室的负责人,他拥有将近四十万的关注者,经常收到商业推广机构的约请,但他大多时候都婉拒了,他主张微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过目前微博上充斥着大量的商业内容,因此加强微博的商业规范非常必要。
知名的跨国社交平台设有规范商业活动的条款,而本土平台在这方面较为松散。公众人物发布推广信息时,可以注明是商业性质,这样有助于受众识别。比如某个海外的社交网络,对广告宣传有清晰的标注标准,使用者能够一目了然,国内的微博平台应当参考这种做法。
长远发展影响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表示,购买微博粉丝属于注意力资源的变现过程,是新媒体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不过,这仅是一种短期营销策略,倘若形成普遍现象,将会阻碍微博的长远进步。
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微博的含金量会下降,商家和大众都会不满。举例来说,有些微博的数字看起来很高,但真实上的交流和作用力并不强,商家投放广告后收获不大,人们也对那些不真实的兴旺景象感到腻烦。
名人责任担当
赵子忠觉得名人通过微博转发获利很正常,毕竟微博具有媒体功能,名人影响力会有所体现。不过,名人得到好处的同时,也应当顾及社会公德。
知名人士具有一定社会号召力,应该能够分辨出不良广告。例如某些夸大其词的广告,如果名人不经核实就传播,不仅会欺骗群众,一旦出事也会影响自身形象,必须承担后果。
借鉴国际经验
国际知名社交平台在规范商业活动方面建立了完善的体系。国内微博可以借鉴它们清晰标注商业宣传信息、控制不实信息传播等经验。
海外特定平台对经营主体发布宣传信息有周密的管理办法,对于伪造信息行为有重罚手段。国内微博平台应当借鉴这些做法,健全内部管理准则,建立良好的市场氛围。
未来改进方向
监管机构需要强化对微博领域的管控,拟定配套措施,弥补法规上的不足。微博站点自身要健全审查流程,对广告营销进行严谨的筛选。
人们需要加强警觉,提升分辨本领,这样才能确保微博环境变得正常,达成长久发展的目标。
如今,国内微博的规范体系何时能够健全呢?大家不妨发表意见交流想法,同时可以给这篇文章点个赞,并且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