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宣传后如果不分析信息,等于蒙眼驾驶,浪费资源很严重。有经验的人都知道,信息中隐藏着改善成效的宝贵线索。
明确核心指标
广告效果评估有三个关键指标,分别是传播次数、互动频率和成果转化,这三个方面是衡量成效的核心要素。传播次数指的是广告被呈现的频次,这是衡量成效的起点。比如说,信息流广告每日展现五万次,才算是初步接触到目标群体。
广告被点中的频次,能显示出宣传内容的吸引力,如果这个比例小到百分之一以下,一般说明内容本身或者目标人群的选择上出了毛病。最终能否达成目标,要看有多少人从看到广告,到实际完成购买或提供资料等必要步骤,这个比例才最重要。有个学培训的公司注意到,虽然广告被点中的比例有百分之二,看起来还可以,但真正办成事的比率只有百分之零点五,症结在于广告跳转到的页面制作得不够好。
搭建监控体系
广告发布之前,需要先构建数据监测机制。借助谷歌分析、百度统计这类软件,来观察顾客活动情况,同时为广告渠道,例如巨量引擎、腾讯广告,配置UTM参数,以便明确识别访客路径。
要保证网站上的关键行为,比如信息登记或者交易完成,能够被正确记录下来。比如,某个在线商店在交易成功后进行数据采集,能够精确计算每个推广活动所产生的具体订单数量,这样就防止了信息的缺失。
深入分析数据
不要单凭表面信息做判断,需要深入各个层次进行分析。要比较不同时段(比如周末和工作日)的统计情况,也要对比不同人群(例如新用户和旧用户)的反馈,还得观察各种宣传方案的效果。
研究客户接触广告后的操作流程,识别掉队阶段。某软件宣发时,尽管接触费用不高,但六成以上的人在下载后初次使用就离开,症结在于宣传内容同软件实际作用不一致。
及时调整优化
分析数据能帮助决定下一步怎么做。如果点进去的人很少,就赶紧换新的广告词和图片试试。如果吸引目标人群的成本太高,就要重新考虑描绘的用户形象,或者换个方式锁定他们的兴趣点。
调整竞价方案要随情况变化。转化表现出色的广告单元,可以适当增加出价来吸引更多优质用户。有个本地商家把资金集中投放到转化效果显著的夜间时段,整体投资回报率因此提高了三十个百分点。
利用A/B测试
改进不能单凭直觉,A/B测试是理性选择的基础。每次测试时,只调整一个因素,比如广告的标题文字、按钮的提示语或页面的整体安排。
实验要有足够多的对象才有参考价值。比如有个牌子为了增加成交率,把首页顶部的照片做了对比实验,持续了七天,最后发现展示使用产品的图片比只有产品照片的版本,成交率要高15%。
建立复盘机制
改进广告效果是一个不断进行的工作,要设立周期性的检查制度。每隔七天或者三十天,都要审视主要数据的表现情况,归纳出哪些做法可行,哪些失误需要吸取,把这些心得体会融入下一轮的宣传方案里。
要不断梳理重要变动的来龙去脉,记录具体做法和成效,以此建立完善的资料库。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慢慢增强对广告信息的把握,确保每一笔投入都用在最关键的地方。
广告调整时,哪个步骤让您感到最吃力,最想得到详细指点?欢迎留言说出您的难题,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些用处,也麻烦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