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空间表面看来五花八门,实际上里面藏着不少风险,网络上的托儿常常让人在浏览信息时,不知不觉落入他们设计的圈套。现在就来介绍几个对抗网络托儿的方法。

警惕常见平台

小红书和闲鱼是网络水军的聚集地。我们在小红书上搜寻攻略、好物,在闲鱼上搜寻宝贝,以为能找到称心如意的东西,却不知道其中隐藏着许多不良行为。记者搜索“刷单”等词语,平台虽然有提示,但水军们使用隐晦的术语继续活动。例如“S蛋”“鱼塘”,让人难以识别。

识别虚假好评

不少代购依照中间人的指示,借助配发的照片和说明发布不实推荐。好比购买化妆品,被网上的褒奖说得心痒就下单,收到货却发觉上妆后粉质厚重、妆容斑驳。那些充当网络托的人,会把差劲的商品美化为珍品,我们需防范这种“买家展示与卖家展示”的出入,不能单凭赞誉就草率购买。

看穿品牌“洗白”

水军的关键活动是为品牌消除负面影响。例如某个网红食品品牌曝出卫生事件,水军伪装成普通顾客,声称自己多次购买没有发现问题,指责是恶意攻击者造谣,并且把话题引向其他品牌也存在类似情况。我们应当认真辨别这类言论,防止被水军误导。

识破明星人设

娱乐圈里,水军的手段五花八门。个别艺人为了树立“顶级流量”形象,手下团队常常成立专门的水军机构,同时培养一批网络推手,还刻意制造各种事件来吸引关注。比如说某个当红偶像的作品其实评价不高,可是在一些社交网站上却是一片叫好声。如果你去一些不常被注意的讨论区或者粉丝聚集的地方看看,就会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此不能单凭那些表面的赞美就轻易下结论。

分析评价逻辑

不真实的评价通常条理简单、说法雷同。例如不少称赞之词都遵循固定套路,称颂的方面出入不大。需要认真审视反馈信息,判断其是否合乎情理、源自本真。诸如某些商品的评论全是千篇一律的褒扬,缺少实际体验的描述,多半是伪造的。

多方对比求证

挑选物品或者留意名人时,需要从多个途径获取资讯。除了参考平台上的评论,还可以去专门的讨论区、用户聚集地等场所查阅。举例来说,如果要购买电子设备,可以到专业的数码讨论区,看看其他人的实际使用感受,全面评估之后才能下结论。

在网上买东西或者关注明星的时候,有没有碰到过让人怀疑是托儿的情况?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挺有价值的,记得点个赞,也分享给其他人。

央视曝光网络水军黑幕,小红书闲鱼暗藏猫腻?